大半个世纪来,美国在亚太地区花了不少心思,搞出了自己的霸权主义。在东南亚、日韩,甚至太平洋,都变成了美国围堵中国的“岛链计划”。那时候,美国是肆无忌惮地挥霍自己的财力和国力,拼命推行霸权企图。可如今,真是个别扭的时代,美国人也不得不学会在中国面前“打游击”了。
早在一年前、快两年前,美国五角大楼就开始针对中国的迅速崛起,多次进行战争模拟和兵力推演。结果显而易见,把美国人搞得相当沮丧。面对亚太地区局势的风云变化,美国人想出了一个非常奇葩的点子,让美军从来没尝试过的“天才式”战法,就是在太平洋上打游击。官方给这一招起了个名儿,叫“分布式作战”。
那时候,美国人和欧洲人给这个模式加了不少华丽的“注脚”,什么灵活机动、抗击打能力强、还能有效躲避敌人的先发制人攻击等等。可说到底,在这场较量中,美国人已经开始学习“打游击”了。如今国际局势下,到底是怎样的力量对比,才让另一方不得不拿“打游击”来应对呢?
有些智库,比如澳大利亚的“洛伊研究所”,直言不讳,把不少人对美军的幻想戳穿了。美国人在分散自家部队,因为大基地和集中兵力这套玩法,太容易遭到导弹轰炸,后果可想而知就是毁灭性的。于是,在太平洋上,美军开始把生存放在首位。潜意识里,美国已经意识到,他们在亚太的存在,根本无法有效存活,更别说对抗中国的打击了。所以,现在强调的优先是生存,而不是打仗。
但可笑的是,“游击战”讲究的是通过骚扰和敌后破坏来耗尽敌人的力量。问题在于,把少量兵力分散到各个岛屿上,为了避免被卫星探测,大型舰队和船只也得藏起来。那么,咱们的兵力都分散在这些孤岛上,想要去骚扰谁呢?一旦丢失了制海权,补给线肯定会被切断,那个时候美国大兵是不是得在孤岛上当“野人”呢?
美军的想法是给每个岛屿布置点导弹阵地,搞骚扰,想躲避中国导弹的单次打击。这真是可笑啊。难道是在用已经衰退的美国工业产能,去耗费中国这个第一大工业制造国的导弹生产能力吗?这根本不是消耗,连造的都不够。而且一旦放弃了体系化作战模式,美军又怎么可能在太平洋上与中国进行抗衡呢?
借用西方智库的一句话,自冷战以来,美国的军事力量不过是数量上的变化,实质上并没有什么突破。而中国的军事实力却是飞速现代化。如今美国在亚太的所有布置,一直是“棋子”在那儿换来换去,而不是在“升级”。